海天精工机床有限公司 海天精工博客

润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|加工中心

2.1润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典流体润滑理论起源于1886年,从Reynolds提出Reynolds方程以来奠定了润 滑理论的基础,距今己有200多年的历史了[36]。起初,在进行理论研宄时由于科技发 展的限制,许多条件都是为了更利于分析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和假设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 分析己经在基本模拟现实的基础之上进行。在润滑理论发展过程中每一次进步,都与 科学技术息息相关。科技的进步使理论得到升华,理论的发展又推动科技跃进,彼此 之间相互促进。润滑理论的发展过程大致上可分为3个时期。第1时期:从1886年提出Reynolds方程到二战以前。在这个时期,计算机还是 稀有的物品,其技术尚无法的合理应用,人们当时研宄Reynolds方程解的求法。研 究Reynolds方程可以得到无限长轴承和短轴承解,在此过程中主要是依靠Reynolds 的解析解和对简单宏观场的模拟等,用简化假设得到的结果来说明轴承受力情况和其 变化规律。分析了气体和液体动压润滑在性能上的不同,润滑技术在轴承上的应用得 到了发展。但是,在这个时期人们只可以简要地计算的Reynolds方程解,得到的解 与轴承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别。第2时期:二战结束以后到1960年以前,润滑理论发展迅速。人们可以计算出 有限长径向轴承相关性能,这主要是人类在战争期间保密计算的发展造成的。在此阶 段人们对油膜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并且更加了解油膜边界条件。起初,对于润滑 轴承人们只对轴承压力分布进行计算。由于数值计算技术的进步,现在可以对轴承静 特性、动特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,使得轴承技术也得到质的变化。20世纪50年 代,各个地方开始使用流体静压轴承。1950年以后,气体润滑成为新的发展趋势。 在这个时期,学者们发现惯性、温度、弹性变形、流体性能等与润滑效果有着密切的 联系,学者们开始主要研宄润滑时的惯性、温度等问题。第3时期:20世纪60年代至今,工程模型建立更接近实际情况。动静状态联合 的计算分析方法成为新的求解方式,对于低副接触的滚动轴承,因为动静结合法而使 轴承的外形设计趋于完美。人们把几何参数模型、润滑剂性能模型、表面粗糙度模型 添加到润滑模型中,通过这种更接近工况的润滑模型求得流体润滑方程解。在高副接 触方面,例如:凸轮、齿轮、滚动轴承等,学者们把Reynolds方程和Hertz弹性接触 理论耦合丰富了润滑理论;结合弹性变形、温度和表面结构设计出热弹流计算模型; 把热变形、压力、温度、弹性变形、粗糙度等耦合,结合润滑理论和热弹流计算模型 推导得出比较接近工况要求的润滑理论模型。对于机械故障诊断、重型机械失效、工 程润滑等提供了更佳准确的理论。本文采摘自“精工加工中心主轴轴承油气润滑机理研究”,因为编辑困难导致有些函数、表格、图片、内容无法显示,有需要者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相关文章!本文由海天精工整理发表文章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,转载请注明!
留言列表
发表留言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